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侵袭性牙周炎在非手术治疗后不同治疗反应位点的临床和可疑致病微生物特性

Keywords: 侵袭性牙周炎,龈沟液,微生物学,牙菌斑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periodontitis,agp)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袋深减少不同位点的临床和龈下可疑致病微生物的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20例agp患者拍全口根尖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并定期复查,每位患者每象限取同1个位点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龈沟液,同时记录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检测龈沟液中6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和6种微生物代谢产物有机酸浓度,分析治疗前后不同袋深减少位点间的临床指标、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及代谢产物有机酸浓度的特征。结果:袋深减少>2mm的位点在治疗前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均高于袋深减少≤2mm的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有机酸浓度和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诊深度≥6mm的位点仍有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感染,多数伴有角型骨吸收。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后袋深减少与治疗前的临床指标有关,基础治疗后深袋位点仍有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感染,需要积极的进行感染控制。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