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用家蚕蛹-bmnpv系统建立环境诱变剂致突变检测分析模型的研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本文新设计提出一个诱变剂致突变检测分析模型,即在家蚕(bombyxmori)蛹体内代谢环境中检测环境诱变剂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致突变效应和分析与病毒多角体异常有关的三个诱变靶基因的突变分子事件。这一新模型简称“家蚕蛹2bmnpv系统致突变检测与分析模型”。选用三种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9-氨基吖啶(9-aa)、甲基磺酸乙酯(ems)与bmnpv共同接种蚕蛹后,诱变剂对bmnpv的致突变表型效应分别导致蚕蛹发病时间延迟,蚕蛹发病死亡率的下降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病蛹血淋巴中发生较高比率的病毒异常形态多角体,并具有继代遗传的稳定性。阴性化学制剂二甲基亚砜(dmso)在此测试系统不具有上述的诱变表型效应。继代分离诱变病毒的异常形态多角体,观察到异常多角体的多角体蛋白晶格排列紊乱,蛋白电泳谱与对照有显著不同,诱变病毒感染家蚕bm2n细胞的空斑时间延迟,病毒基因组对ecorⅰ、bglⅱ、bamhⅰ的某些酶切位点发生变化。采用pcr扩增诱变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polh基因发生了较高频率的点突变,mmc诱变组显示g或c的碱基替代倾向,dna点突变导致的编码氨基酸的位点替代集中分布在polh读框(orf)的上游区域,特别集中于第1个α-螺旋区内及其附近。上述结果初步表明,家蚕蛹-bmnpv系统可以用于对环境诱变剂的致突变检测和分析诱变靶基因突变的分子事件,也可为昆虫病毒的诱变遗传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