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转炉渣粉粉磨性能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15.01.007, PP. 38-43
Keywords: 炉渣,粉磨动力学,粒径分布,rrb分布,粉磨性能
Abstract:
通过对几种转炉渣粉(炉渣)的化学成分、x线衍射(xrd)、粒度分布、比表面积、密度、筛余的测定,以rrb方程作为粒度分布模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粉磨动力学特征粒径的研究方法,对炉渣粉磨性能的影响因素和粉磨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的粉磨性能与fe含量呈负相关,fe含量较高的钢渣特征粒径减小的速度较慢,均匀性较好。游离cao(f-cao)促进钢渣早期的粉磨性能,硅酸二钙(c2s)促进钢渣后期的粉磨性能。闭路球磨系统不宜进行粉磨比表面积大于450m2/kg的超细炉渣。
References
[1] | 舒型武.钢渣特性及其综合利用技术[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28(5):31-34.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2014-02-2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
[3] | gartnere.industriallyinterestingapproachesto“low-co2”cements[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2004,34(9):1489-1498.
|
[4] | 何娟,程从密,刘晓初.电炉钢渣易磨性实验研究[j].广东建材,2011(6):124-126.
|
[5] | 赵三银,赵旭光,余其俊.rrb分布模型特征粒径和均匀性系数的准确计算[j].水泥,2006(5):1-3.
|
[6] | 严励,潘新章.离心磨粉磨动力学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2(4):52-60.
|
[7] | 宋天民.试论粉磨动力学指数方程式常数与参数间的关系[j].水泥技术,1997(5):9-11.
|
[8] | 李坦平,周光宇.水泥颗粒体系rrb分布方程参数n和x的探讨[j].中国粉体技术,2002,8(5):8-10.
|
[9] | 赵三银,赵旭光.高炉矿渣的粉磨动力学研究[j].混凝土,2002(3):24-25.
|
[10] | 赵三银,李伟生,林永权.转炉钢渣粉磨动力学的实验研究[j].水泥工程,2006(2):5-9.
|
[11] | 丁新榜,赵三银.转炉热闷罐钢渣粉磨特性和胶凝活性的试验研究[j].水泥工程,2008(5):16-18.
|
[12] | 罗帆,郑青.钢渣和粉煤灰易磨性实验方法的选择[j].水泥,2006(9):22-25.
|
[13] | 欧小弟,杨胜举.立窑熟料烧失量增重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四川水泥,2000(4):26-27.
|
[14] | 沈威.水泥工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
[15] | 潘庆林,孙恒虎,吴绍军.粒化高炉矿渣的微观结构和物相分析[j].水泥,2004(5):4-7.
|
[16] | 张飞鹏,徐迅.超细粉磨水泥熟料过程中的团聚现象与机理[j].中国水泥,2004(5):33-35.
|
[17] | 吴春芬,方莹,李镇.水泥熟料的粉磨动力学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0,29(1):235-238.
|
[18] | 欧阳东.转炉钢渣粉磨性能的实验研究[j].水泥工程,1997(2):36-39.
|
[19] | 崔维廉.矿渣玻璃体含量的测定[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0(2):42-4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