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高层隔震和非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比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13.02.002, PP. 6-10
Keywords: 基础隔震,振动台试验,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反应,隔震效果
Abstract:
通过高层隔震和非隔震结构的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隔震效果以及减震机制。结果表明:高层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层间位移反应比非隔震结构明显降低,隔震效果明显;在高宽比为4的情况下,试验隔震支座未进入受拉状态;高阶振型对非隔震结构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隔震结构的情况,隔震降低了结构基本振型反应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高层结构高阶振型的反应,这成为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仍然能够取得较好隔震效果的主要原因。
References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2] | 日本建筑学会.隔震结构设计[m].刘文光,译.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
[3] |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67-72.
|
[4] | 何文福,霍达,刘文光,等.高层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及数值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6(3):334-338.
|
[5] | 付伟庆,刘文光,魏路顺.大高宽比隔震结构模型水平向振动台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320-324.
|
[6] |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等.长周期高层隔震建筑的减震效果探讨[c]//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征文集(第ⅲ册).苏州:[出版者不详],2008:10-13.
|
[7] | 何永超,邓长根,曾康康.日本高层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j].工业建筑,2002,32(5):29-31.
|
[8] | 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宿迁海关业务大楼基础隔震分析报告[r].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7.
|
[9] |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等.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设计方法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5):1039-1046.
|
[10] | 刘文光,闫维明,霍达,等.塔型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计算模型及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5):64-7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