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特征研究
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09.04.012, PP. 57-61
Keywords: 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地表径流,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东-西部梯度
Abstract:
在富阳、安吉、平江和沐川连续两年对集约经营型竹林、粗放经营型竹林、天然次生林、针叶林、经济林、农耕地等6种植被类型试验样地进行地表径流和侵蚀产沙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差异显著,天然次生林年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最小,其次是针叶林、集约经营型竹林和经济林,粗放经营型竹林年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较大。农耕地年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最大,是天然次生林的3~8倍。(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侵蚀模数差异也表现出相似规律。天然次生林土壤侵蚀模数最小,其次是针叶林,粗放经营型竹林、集约经营型竹林和经济林较大。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是天然次生林的3~9倍。(3)我国东部-西部梯度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特征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这与我国东部、西部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相关。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地表径流;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东-西部梯度
References
[1] | dieterichm.dynamicsofabioticparameters,soluteremovalandsedimentretentioninsummer?dryheadwaterstreamsofwesternoregon[j].hydrobiology,1998,379:1-5.
|
[2] | 赵辉,郭索彦,解明曙,等.南方花岗岩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产流与侵蚀产沙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2):6-10.
|
[3] | 朱连奇,许叔明,陈沛云,等.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3,22(4):432-438.
|
[4] | 蒋有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
[5] |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等.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4):66-69.
|
[6] | 左长清,胡根华,张华明.红壤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89-91.
|
[7] | 李云岚,李春华,魏晶,等.辽西5种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5):4-6.
|
[8] | 谢锦忠,肖贤坦.丛生竹林生态系统的水文效应研究:ⅰ麻竹人工林地表径流规律[j].竹子研究汇刊,2000,19(4):18-25.
|
[9] | 张志强,王盛萍,孙阁,等.流域径流泥沙多尺度植被变化响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7):2356-2364.
|
[10] | 张建军,贺康宁,朱金兆.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林冠截留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2):27-31.
|
[11] | turneriibl,dadds,stevens,etal.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j].earthsciencefrontiers,1997,4(1-2):26-33.
|
[12] | 罗湘华,倪晋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0,8(3):262-272.
|
[13] | andersonhw,trobitzhk.influenceofsomewatershedvariablesonamajorflood[j].forestry,1949,47(5):347-356.
|
[14] | 杨茂瑞.亚热带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内降雨、林冠截持和树干径流[j].林业科学研究,1992,5(2):158-162.
|
[15] | 阮伏水,周伏健.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产流和入渗特征[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6,2(3):1-7.
|
[16] | 申卫军,周国逸.南亚热带鹤山5种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9,7(4):273-281.
|
[17] | 张建军,毕华兴,张宝颖.坡面水土保持林地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5):25-28.
|
[18] | 张建军,张宝颖,毕华兴,等.黄土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抗冲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6):25-29.
|
[19] | 张建军,纳磊,方家强.晋西黄土区坡面糙率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08-113.
|
[20] | 金雁海,柴建华,朱智红,等.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面径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292-298.
|
[21] | 焦居仁,史立人,牛崇桓,等.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5):1-6.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