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中国蹄盖蕨属植物的区系地理学研究
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09.03.007, PP. 25-30
Keywords: 蹄盖蕨属,地理分布,区系地理学
Abstract:
对中国产蹄盖蕨属(athyriumroth)进行较为系统的区系地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国产蹄盖蕨属所包含的130种(含变种)可划分为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3大类型。其中,中国特有比例最高,其次是东亚分布,只有个别种为热带亚洲分布。特有种分布最多的地区是横断山脉地区。因此,国产蹄盖蕨属全部分布在亚洲,而横断山脉地区是其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但起源地可能在北方,属温带起源。进行蹄盖蕨属的区系地理学分析,对研究该属的系统分类、起源演化有重要意义。
References
[1] | 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j].植物分类学报,1978,16(13):1-19.
|
[2] | 吴征镒,王荷生.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
[3] | 郝日明.试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6):500-510.
|
[4] | 朱维明.蹄盖蕨属[c]//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20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5] | 孙航.北极―第三纪成分在喜马拉雅―横断山的发展及演化[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6):671-688.
|
[6] | 孙航.古地中海退却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隆起在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高山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发展上的意义[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3):273-288.
|
[7] | 王中仁.中国蹄盖蕨属的研究ⅰ――属下分类[j].植物研究,1997,17(3):274-300.
|
[8] | 王中仁.中国蹄盖蕨属的研究ⅱ――种的处理[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4):317-340.
|
[9] | 王中仁,谢寅堂.蹄盖蕨属[c]//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卷第2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
[10] | 王中仁.中国台湾和大陆蹄盖蕨属植物的生物地理学比较[j].植物研究,2001,21(2):231-238.
|
[11] | 吴兆洪,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
[12] |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supp.iv:1-139.
|
[13] | liuyc,fraser?jenkinscr.athyriumpuncticaule(blume)t.moore(woodsiaceae),newtotaiwan[j].taiwania,2006,51(4):293-297.
|
[14] | liuyc,fraser?jenkinscr,amorosov,etal.athyriumerythropodumhayata(woodsiaceae,pteridophyta),anewphilippinerecord[j].blumea,2008,53(2):447-451.
|
[15] | 吴征镒.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图[c]//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
[16] | 陈芬,邓胜徽.早白垩世蹄盖蕨研究[j].现代地质,1996,10(3):308-31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