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南京地区竹叶锈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10.03.021, PP. 101-106

Keywords: 竹叶锈病,刚竹柄锈菌,长角柄锈菌,竹夏孢锈菌,发生规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对南京地区竹叶锈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竹叶锈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分别为刚竹柄锈菌(pucciniaphyllostachydis)、长角柄锈菌(puccinialongicornis)和竹夏孢锈菌(uredoignava)。刚竹柄锈菌和长角柄锈菌主要以冬孢子堆在竹叶越冬,二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冬孢子堆下面的菌丝产生的夏孢子,此外,刚竹柄锈菌的初侵染源还包括少量能越冬的夏孢子堆。竹叶锈病的潜育期为10~15d,夏孢子可造成多次侵染,6月及10月为侵染高峰期。竹叶锈病的发生未发现转主寄生现象。

References

[1]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  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朱熙樵,张九能,陈建华.竹秆锈病研究.i:病原发生规律的探讨[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3,6(4):39-45.
[5]  朱熙樵,张九能,陈建华.竹秆锈病研究.ii:竹杆锈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探讨[j].竹类研究,1983(1):46-53.
[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  朱熙樵.南京的竹叶锈病及其病原菌[j].江苏林业科技,1992,16(1):27-30.
[8]  马良进,池万银,黄德仁.绿竹叶锈病病原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1):66-69.
[9]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0]  王云章,庄剑云.中国真菌志:锈菌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