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渭北旱原夏闲期麦田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贮水效应, PP. 133-138 Abstract: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麦田夏闲期土壤贮水能力,揭示3种耕作方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产生差异的机理.[方法]选取渭北旱原中等产量水平的旱作麦田,于2007和2008年麦田夏闲期,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下,麦田0~3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和降雨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007和2008年夏闲前后,免耕、深松处理0~3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翻耕处理分别提高47.2%,55.6%和38.9%,22.2%,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3种耕作方式土壤贮水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60或140cm以上土层;免耕和深松土壤贮水效果总体优于翻耕处理,但免耕和深松处理在2007和2008年的土壤贮水效果有一定差异,前者深松优于免耕,差异不显著,而后者免耕显著优于深松;夏闲期<10mm降雨后3,7和13d,免耕和深松土壤0~100cm土层含水量均高于翻耕农田,而免耕和深松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出现在降雨后7d;10~30mm降雨后7d,免耕和深松土壤0~200cm土层含水量明显高于翻耕土壤,但在降雨后1和3d无显著差异.[结论]夏闲期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较翻耕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其机理主要在于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增强了降雨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