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陕西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 PP. 48-54 Abstract: 【目的】研究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ssr引物,对31份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的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微卫星标记位点扫描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38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化范围为2~13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为4.1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幅为0.110~0.827,平均为0.481。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d>b>a,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则为d>a>b。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1>5=7>3>2>6>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6>3>5>2>7>1>4。20世纪90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最高。在遗传相似系数(gs)0.55处,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31份小麦品种聚为2大类,其中27个品种均被聚在第ⅱ类,第ⅱ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又分为5个亚类。【结论】陕西大部分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小,近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