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施氮和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

, PP. 143-148

Keywords: 冬小麦,氮素,栽培模式,群体特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合理施肥与栽培奠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南部年降水量632mm左右的半湿润区,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氮水平(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纯氮120kg)及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对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群体分蘖、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而影响小麦群体结构。施氮能够明显增加小麦群体的分蘖数,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增加小麦单株分蘖数。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lai)先增后减;施氮处理lai比不施氮处理显著增加20%(p<0.01);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lai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小麦冠层透光率(difn)依次上升,施氮对difn的影响不明显;地膜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的difn与其他栽培模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氮与栽培模式对difn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以常规栽培、不施氮处理的difn最大。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在灌浆前持续增加,灌浆到收获期呈下降趋势;施氮能够极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p<0.01),不同栽培模式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不同,覆膜处理明显高于不覆膜处理,垄播覆膜比地膜栽培更有利于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综上认为,施氮有助于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等生理指标;就小麦群体特征而言,地膜覆盖和垄播覆膜栽培应为首选栽培模式。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