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秦岭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PP. 88-94 Keywords: 秦岭山区,人工纯林,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 Abstract: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icus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5.87%,其中细菌数量提高幅度为104.47%,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土壤转化酶与脲酶、过氧化氢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0.05),并与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基本养分(全n、速效n、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放线菌与土壤全n、速效n、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能够及时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