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滇池流域农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积累及其吸附的影响

, PP. 156-166

Keywords: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吸附,面源污染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研究滇池周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总磷(tp)、有效磷(olsen-p)、水溶性磷(waterp)含量在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变化状况及其磷吸附特性,旨在阐明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对滇池流域土壤磷流失的潜在影响。【方法】2009年,在滇池流域选择常规水稻蚕豆轮作、露地蔬菜、3~5年和10年以上塑料大棚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集0~100cm土层的土样,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不同形态磷含量,用langmuir方程拟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磷吸附特性,并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不同形态磷含量与土壤磷素吸附特征参数土壤磷最大吸附量(smax)和土壤磷吸附能常数(k)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tp、olsen-p和water-p主要积累于土壤表层(0~20cm)。与常规水稻蚕豆轮作地相比,露地蔬菜地、10年以上塑料大棚和3~5年塑料大棚表层(0~20cm)土壤的olsen-p含量分别高达89.86,74.93,45.07mg/kg,均超过土壤磷向周围水体流失的“突变点”。4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的smax和k分别为747~1533mg/kg和0.08~0.75l/mg,其中露地蔬菜地、3~5年和10年以上塑料大棚表层(0~20cm)土壤的smax较水稻蚕豆轮作地显著降低,k值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及塑料大棚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smax和k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nh4+-n、no3--n含量及c/n呈显著相关关系,olsen-p和water-p含量与k呈显著负相关关系(k分别为-0.49和-0.52,p<0.05)。【结论】农田土地利用方式由水稻蚕豆轮作向集约化蔬菜、花卉生产转变,将会引起土壤特性改变、磷素积累及降低土壤对磷吸附,使农田土壤磷向周边水体流失从而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风险。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