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新论 1987
驱传及远蕃忧思郁难排——对高适为官西川及其诗作的评价Keywords: 剑南西川节度使,蜀中,乾元二年,政治抱负,淇上,严武,剑南节度使,州刺史,人日寄杜二拾遗,段子璋 Abstract: 高适自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入蜀,历任彭、蜀二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到唐代宗广德二年召还长安,在蜀中度过了六个年头。蜀中六年,既是高适施展其早年“永愿拯刍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政治抱负的具体实践,也是检验他是否实践了早年抱负的直接依据。因此,这段经历,无论是对于评价政坛或诗坛的高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正因如此,对高适晚年的评价才颇有分歧,如有的文学史说:“晚年,他做了大官,得意了,对现实生活不再关心,在很多作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