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 2014
杭州湾滨海湿地ch4排放通量的研究Keywords: 杭州湾湿地,ch4排放通量,ch4产生潜力,土壤 Abstract: 2013年4—9月,利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湾裸滩湿地、海三棱藨草湿地、芦苇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并利用室内厌氧培养法测定了0~30cm深度的土壤ch4产生潜力。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裸滩湿地表现为ch4的吸收源,ch4排放通量春季高、夏季低;海三棱藨草湿地、芦苇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表现为ch4的排放源,ch4排放通量均呈现夏季高、春秋季低的季节变化。平均ch4排放通量表现为:互花米草湿地(1.589mg/(m2·h))>芦苇湿地(0.722mg/(m2·h))>海三棱藨草湿地(0.218mg/(m2·h))>裸滩湿地(–0.068mg/(m2·h)),互花米草湿地各月ch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湿地。0~30cm深度平均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互花米草湿地(0.050μg/(g·d)>芦苇湿地(0.042μg/(g·d))>裸滩湿地(0.030μg/(g·d)>海三棱藨草湿地(0.027μg/(g·d)),互花米草湿地各土层ch4产生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湿地(除0~5cm外)。裸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没有明显的空间垂直变化趋势,ch4产生潜力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0~20cm和5~10cm土层。其他3类湿地0~5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大,土壤ch4产生潜力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海三棱藨草湿地和芦苇湿地5~10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小,互花米草湿地20~30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小。土壤ph、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ch4排放通量有显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