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
稻蟹共作系统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的影响, PP. 834-841 Keywords: 稻蟹共作,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 Abstract: 在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对稻蟹共作水环境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进行研究。本实验设置了4个处理:单株/穴养蟹田(t1),双株/穴养蟹田(t2),四株/穴养蟹田(t4)和双株/穴不养蟹田(ck)。各处理均设3个平行。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田的浮游甲壳动物,经鉴定:枝角类有13种、桡足类有5种,共18种,其中4种为优势种。枝角类平均密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分蘖期升至峰值,不养蟹田灌浆期下降至较低水平,养蟹田扬花期下降至较低水平随后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返青期和分蘖期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养蟹田和不养蟹田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桡足类平均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返青期平均密度极低,仅为0.48ind/l,平均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水稻的不同栽培模式对浮游甲壳动物有一定的影响。从生产的角度分析t1的栽培模式综合收益最大,因此,t1更有益于稻蟹共作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