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水产学报  2006 

基于海洋遥感的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形成机制的初步分析

DOI: 10.3724/SP.J.1231, PP. 669-675

Keywords: 鸢乌贼,渔场,上升流,海洋遥感,西北印度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2003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对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渔场进行生产性探捕调查,发现在16°n、61°e附近海域存在中心渔场,平均日产达5t以上,但渔场10d后迅速消失。本文结合本次调查生产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对这一渔场进行了分析。渔场形成内在动力在于上升流的存在,它使深海缺氧、营养丰富的海水上涌到表层,上升流影响区域sst低,表层藻类的繁盛,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值高。溶解氧缺乏,驱使鸢乌贼朝溶解氧比较丰富的区域即向sst高值和chl-a低值的区域聚集,但鸢乌贼也有朝食物丰富区域即chl-a高和sst低值区域觅食习性。鱼群易集中在sst梯度较大且chl-a梯度较大的狭长区域。同时,当该海域附近上升流发生后,低压扰动有利于较大的sst梯度及chl-a梯度的出现和维持,渔场海洋环境复杂,鱼群迅速聚集,形成中心渔场;而当低压扰动消失,风速增大,风向单一,渔场海洋环境单一均匀,鱼群会很快分散,中心渔场消失。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