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水产学报  1980 

团头鲂血居吸虫病的病原及其防治的研究——包括一种新的描述

, PP. 179-196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团头鲂血居吸虫病是1965年和1973年先后在湖北省浠水县鱼池发现。1.0—1.5寸大的鱼种往往因患此病而死亡。其病原体是文献中未报导过的两种血居吸虫,并一种命名为鲂血居吸虫新种sanguinicolamegalogramaesp.nov.另一种暂列为血居吸虫未定种sanguincolasp。较详细地观察和记述了鲂血居吸虫成虫的形态、生态,以及卵、毛蚴、尾蚴等的形态和发育情况。查清了鲂血居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一种扁卷螺——白旋螺gyraulusalbusmuller,还进行了尾蚴对鱼苗的感染试验。解剖材料表明:鲂血居吸虫在排卵季节(当年7—9月;翌年4-5月),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心脏的动脉球内,其卵可随血液流至身体各部,但主要是到达鳃和肾。通过组织病理观察,了解到由于大量虫卵充塞鳃小片造成机械损伤,阻碍鱼的气体交换,致使鱼苗或夏花鱼种窒息致死。每当鱼池中有大量尾蚴,在同一时间内有6—8个尾蚴侵入,鱼苗就出现畸形或死亡。经过防治试验,提出消除中间宿主——白旋螺和杀灭鱼池中的尾蚴等方法和措施。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