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水产学报  2013 

氨基脲在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生物富集与消除规律研究

DOI: DOI:10.3724/SP.J.1231.2013.38275, PP. 443-449

Keywords: 氨基脲,栉孔扇贝,富集,消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氨基脲在栉孔扇贝闭壳肌、外套膜和鳃、消化盲囊不同组织中生物富集和消除规律的研究。在(14±2)℃水温条件下,将栉孔扇贝分别浸浴于氨基脲浓度1.0μg/l、5.0μg/l和20.0μg/l的海水中8天进行富集试验,第9天起每天换水进行消除试验。在所研究的三个组织中,随海水中氨基脲浓度的增加,蓄积量逐渐增加。消化盲囊富集最高值最大,富集能力最强,而且表现出最快的平均消除速度。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富集作用:消化盲囊>外套膜和鳃>闭壳肌;且各组织中氨基脲含量与曝污浓度呈现正相关。氨基脲主要富集在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及外套膜和鳃中,闭壳肌中含量较少。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消除作用:闭壳肌>外套膜和鳃>消化盲囊,即便如此,在高浓度条件下,闭壳肌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氨基脲含量才能降低至0.50μg/kg以下。采用das2.0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程序,处理曝污后栉孔扇贝体内的氨基脲含量-时间数据,计算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各组织auc相差较大,说明组织不同,对药物的蓄积能力有所差别。以20.0μg/l浓度为例,经42天消除试验后,闭壳肌(5.94μg/kg)、外套膜和鳃(9.87μg/kg)及消化盲囊(15.81μg/kg)中均有氨基脲存在,且远高于规定值,各组织氨基脲消除率逐渐降低,依次为91.3%、90.0%、89.6%。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基脲在1.0μg/l、5.0μg/l和20.0μg/l浓度下连续曝污8天后,建议其消除期分别定为15天、50天和70天;并且水温高时可适当缩短消除期,水温低时可适当延长消除期。本研究所得的药时曲线可为贝类氨基脲污染的净化提供数据支持。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