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产学报 2013
鲢鳙占优势的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DOI: 10.3724/SP.J.1231.2013.37834, PP. 894-903 Keywords: 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溞属、鲢鳙鱼、环境因子 Abstract: 2007年-2008年,通过调查千岛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5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轮虫5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5种;浮游动物现存量两年的季节变化为:浮游动物密度在两年中的春季都形成高峰,2007年5月密度为840.9ind./l,2008年6月密度为850.5ind./l;生物量在两年中的春秋季节形成双高峰,2007年、2008年的5月和9月生物量分别为1.89mg/l,1.63mg/l和0.837mg/l、0.802mg/l;浮游动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为从河流区至湖泊区依次递减;浮游动物密度的垂直分布为:河流区(1号点)和过渡区(4号点)的浮游动物密度都于水深4米时达最大值,分别为为830.0ind./l、349.0ind./l,湖泊区于水深8米时达到最大值,为335.9ind./l。大型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透明溞、蚤状溞、球状许水蚤等和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长额象鼻溞、颈沟基合溞、台湾温剑水蚤等在各个位点4-12米水层生物量较高。影响浮游动物生态特征分布的环境因子很多,溶解氧与原生动物、桡足类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总氮、硝酸盐、浮游植物生物量与轮虫、枝角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大部分原生动物优势种恩茨筒壳虫(tintinnidiumentzii)、淡水筒壳虫(t.fluviatile),浮枝角类的透明溞(daphniahyalina)等与溶解氧(do)呈正相关性,与水温呈负相关性;轮虫中的缘板龟甲轮虫(keratella.tcinensis),枝角类的简弧象鼻溞(bosminacoregoni)、长额象鼻溞(b.longirostris)等与总氮、总磷、氨氮、硝酸氮呈正相关性;奇异六腕轮虫(hexarthra.mira)、短尾秀体溞(diaphansomabrachyurum)与叶绿素a(chla)呈正相关性;大部分桡足类如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leuckarti)、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incongruens)与水温呈正相关性。透明溞在2-6月份主要受到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上行效应的影响较大,而其他月份主要受水温的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