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水产学报  2015 

日本鳗鲡幼体的耳石微化学分析及其环境指示元素筛选

DOI: 10.11964/jfc.20141109578, PP. 1467-1478

Keywords: 日本鳗鲡,矢耳石,微化学,srxrf定量分析,早期生活史,长江口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捕捞汛期,于长江靖江段采集日本鳗鲡幼体,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xrf)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幼体矢耳石中14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在海洋与淡水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耳石中ca和sr为常量元素,ba、fe、mn、zn的含量也为1~10μg/g,cr、ni、se、co、cu、au则在1μg/g以下。ni、cu、mn、cr、co、zn和sr含量的稳定性较好,全部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在30%以下;se、au的含量低且极不稳定,变异系数达40.8%~75.0%;fe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显著的含量差异,但其他元素不存在个体差异。在海洋生活史阶段,mn、se、co、ba为强富集元素(bcfa-e>1000),sr、fe、zn、ni、cu为中等富集元素(bcfa-e在100~1000)。除sr、ba和se外,卵黄囊期和柳叶鳗期的耳石富集系数并无显著差异。在淡水生活史阶段,sr和co为强富集元素(bcff>1000),se、zn、cu、ba、mn为中等富集元素(bcff在100~1000),ni、fe为低富集元素(bcff在10~100)。与海水阶段相比,耳石在淡水阶段的fe、ba、mn、se、co、ni富集系数均大幅减小,而对sr、zn、cu的富集能力有所增大。研究表明,耳石内的sr、ba、ni、co为环境强响应元素,fe和mn为环境弱响应元素,zn、cu和se为环境负响应元素,幼鳗自海洋至淡水的迁徙过程中,前者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但后两者的日间含量波动较大,缺乏响应的规律性。研究表明,用作鱼类迁移行为或栖息地环境变化的指示元素,需要具备耳石富集效应强、时滞效应小、不同环境间含量差异大、稳定性好、且为非必需元素等特点,因此,只有sr和ba两种元素符合这些条件。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