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产学报 2015
三种主养草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碳通量的研究DOI: 10.11964/jfc.20140909454, PP. 1005-1014 Keywords: 主养草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碳通量,上覆水,do,ph,水温 Abstract: 为了探讨环境因子和底栖配养生物对碳通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混养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各形态碳的通量,监测了8月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中各形态碳含量的昼夜变化。3种主养草鱼池塘的养殖模式为草鱼、鲢和鳙混养(gsb),草鱼、鲢、鳙和凡纳滨对虾混养(gsbl),草鱼、鲢、鳙和鲤混养(gsbc)。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在养殖周期内,3种混养模式沉积物-水界面可溶性无机碳(dic)通量范围为0.65~16.90mg/(m2·d),可溶性有机碳(doc)通量范围为0.16~13.49mg/(m2·d),颗粒性有机碳(poc)通量范围为-2.29~3.32mg/(m2·d);gsb和gsbc模式各形态碳通量均以8月最高,gsbl模式则以7月最高。(2)在养殖周期内,3种混养模式沉积物对dic和doc均表现为释放,而对poc在4-6月以吸收为主,其余时间表现为释放。(3)在养殖的中后期,3种混养模式的dic、doc和poc通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gsbl和gsbc模式中各形态碳通量值显著高于gsb模式(p<0.05)。(4)8月上覆水中dic和doc的含量在4:00达到最大值,poc含量则表现为gsbl模式在4:00达到最大值,12:00达到最小值,而gsbc模式在4:00达到最小值,12:00达到最大值。(5)各形态碳通量的变化与上覆水中的do、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