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5
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光合色素和光合产物的影响Keywords: 内生真菌,黑麦草,rwc,可溶性糖,淀粉 Abstract: 以含有内生真菌的黑麦草(loliumperennel.)种子为材料,采用加热处理方式构建内生真菌非感染的黑麦草种群,通过比较内生真菌感染(ei)和非感染(ef)植株在正常条件下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水分含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指标的差异,探讨黑麦草ei和ef种群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中度胁迫后期,ei植株叶片的rwc显著高于ef植株,即ei植株的保水能力更强。轻度水分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可使其宿主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以增强宿主的渗透调节能力,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大,内生真菌的这一增益效应不再起作用,此时,宿主植物将更多的光合产物——淀粉积累于体内,以度过不良环境。第2年春天ei和ef种群的恢复生长情况进一步表明,经过中度干旱胁迫后,ei种群的恢复更为迅速。生物量的大小是植物种群净光合作用能力的直接体现,研究中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黑麦草ei种群的生物量显著高于ef种群,但从光合色素的变化来看,相同水分状况下ei和ef植株的chla、chlb以及car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这说明内生真菌感染并未缓解干旱胁迫对光合色素的变化来看,相同水分状况下ei植株的chla、chlb以及car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这说明内生真菌感染并未缓解干旱胁迫对光合色素的破坏,内生真菌可能通过其它途径来改善宿主植物的光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