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7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Keywords: 土地利用变化,真菌,群落结构,18s,rdna,pcr-rflp Abstract: 应用pcr-rflp和测序分析对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18s?rdna基因进行了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a龄云杉(picea?likiandensis?var?balfourianan)人工林和菜地两种类型土壤中,共得到238个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mspi和rsai进行rflp分析后得到56个不同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获得137个阳性克隆和37个otus,而菜地样地获得101个阳性克隆和19个otus。在两类样地中具有不同的优势种群,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有1个明显优势种群,占总克隆数的20.4%;菜地样地有2个明显优势种群,分别占总克隆数的25.7%和21.8%。对14个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的相似性在86%~99%之间,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与已知序列的相似性在92%~100%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的18srdna基因被分为3个主要的簇,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的克隆都聚集在第一和第三簇中,而菜地样地的克隆都聚集在第二簇中。结果说明,两类土壤中具有较为丰富的真菌多样性,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