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0
褐马鸡圈养种群的mtdna控制区多态性Keywords: 褐马鸡,mt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保护 Abstract: 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褐马鸡的种质资源,从分子水平上评价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对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太原市动物园的褐马鸡种群20个个体,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使用clustalx、dnasp4.0、mega3.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全部20条序列开展了比对分析,确定了多态位点与单倍型数目,计算了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比较了两个种群的遗传变异,初步探讨了褐马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20条褐马鸡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236-1237bp之间,其中a、t、g和c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0%、26.8%、27.5%和14.8%,a+t含量(57.8%)高于g+c含量(42.3%)。排除1处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后,共检测出26个突变位点,占分析序列总长度的2.1%,其中包括25处单一多态位点和1处简约信息位点。20个个体检测出13个单倍型,其中11个个体具有独特的单倍型,2个共享单倍型。褐马鸡两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为0.911-0933,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0.003,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0.002。根据单倍型构建了褐马鸡两个种群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2个种群的个体并没有按相应的地理位置进行聚类。揭示褐马鸡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种群的遗传变异较低;两个种群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多样性参数接近,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两个种群尚未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且两个种群间有基因流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