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1999
钉螺分布与滩地环境因子的关系Abstract: 长江中下游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滩地的地下水位关系显著,当地下水位为32cm左右时,钉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达到其最大值。活螺密度(y)与地下水位(x)的回归方程为:y=-1.9686+0.2512x-0.004013x2;有螺框出现率(yr)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为:yr=-55.9720+7.5689x-0.1180x2;5月份钉螺适宜在土壤含水率30%左右的土壤表层生活。当土壤含水率为28%~30%时,滩面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达到最大值;土壤湿度小于28%或光照强度大于3800lx时,钉螺趋向于凹凸不平的滩面生活,活螺密度y及有螺框出现率yr与地表状况x相关显著为y=-2.4713+0.2979x-0.004678x2;yr=-63.985+8.2619x-0.1308x2;钉螺在草滩的分布与植物群落类型关系密切,其中活螺密度(y),活螺框出现率(yr)与植物群落类型的关系为:y=-10.9357+0.8499x-0.0133x2;yr=-256.5333+20.1155x-0.3098x2;以莎草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其钉螺分布密度高于苔草群落和狗芽根群落,其中狗牙根群落的钉螺密度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