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11 

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Keywords: 钦州湾,底栖动物,生态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2008-2009年在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型底栖动物8门62科94种,软体类最多,其次为多毛类,种类季节变化较大。以优势度指数y>0.02为判别标准,调查区春季优势种为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lacerata(hanley))、刺足掘沙蟹(scalopidiaspinosipesstimpsom)和独齿围沙蚕(perinereiscultriferagrube),夏季优势种为方格皱纹蛤、刺足掘沙蟹和持真节虫,秋季优势种为曲波皱纹蛤和网纹藤壶,冬季优势种为肋鲳螺和方格皱纹蛤。春、夏季优势种变化不大,秋、冬季优势种变化较大,除方格皱纹蛤外均为季节特有种。海区底栖生物平均总密度和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439个/m2和115.14g/m2。与20世纪80年代钦州湾茅尾海调查结果相比,平均栖息密度有所升高,但是平均生物量却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底栖动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4.01、1.80和0.73,水平不高。用spss软件将各站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值与水深等理化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各特征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夏季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种类数、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沉积物ph值呈显著负相关;秋季密度与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冬季生物量与硫化物和有机质均呈显著正相关。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