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5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17种主要植物叶性因子的比较Keywords: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单位面积叶氮含量,比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高寒沙区 Abstract: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叶氮含量和低比叶面积的干旱地区植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地区17种主要植物(野生9种,人工8种),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并与贡嘎山湿润森林样带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mass随sla的增加而增加,但nmass与sla关系格局在固定沙丘野生多年生草本-灌木植物(类群1,narea>3.0gm-2)与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类群2,narea<3.0gm-2)之间存在策略位移现象,即在相同sla下,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高的叶氮含量,或在相同nmass时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小的比叶面积。在8个人工物种中,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绵柳和西北沙柳等灌木属于类群1,而甘草、小叶锦鸡儿、柽柳和青杨属于类群2,前者比后者具备更好的干旱适应机制,建议在生产上优先考虑前者。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具有较低的叶氮含量和较高的比叶面积,这一特征与流动沙丘土壤贫瘠及其生长期内降水集中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丰富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