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8
太湖梅梁湾夏季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特性Keywords: cdom,非藻类颗粒物,浮游植物,吸收光谱,贡献率,太湖 Abstract: 2006年8月16、17日对太湖梅梁湾湖区15个样点水体进行采样,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要素cdom、非藻类颗粒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同时进行水质参数的测定,分别对各水体要素的光谱吸收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水质参数建立相应的区域模式。其中,分uv-c(250~290nm)、uv-b?(290~320nm)、uv-a(320~400nm)和蓝光(400~500nm)4个波段建立cdom光谱吸收的关系模式,同时发现曲线斜率值s与440nm处吸收系数存在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紫外和蓝光波段r2分别达到0.958和0.835;总悬浮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在不同深度处有些相近,有些则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由有机和无机颗粒物剖面分布的不确定性和总悬浮物浓度所引起;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nm的指数函数拟合斜率值s的变化范围为0.0056~0.0090nm-1(平均值(0.0070±0.0008)nm-1),各样点指数函数拟合的r2在0.91以上。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各水体要素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大小顺序是: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浮游植物在蓝、绿和红光波段的平均贡献率都在0.5以上,是水体吸收的主要贡献者;在蓝、绿和红光波段,非藻类颗粒物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350±0.145、0.412±0162和0.232±0.125,cdom的分别为0.121±0.052、0.088±0.059和0.050±0.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