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08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Keywords: 冬小麦,水氮耦合,氮肥吸收,土壤硝态氮,产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高肥力条件下,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灌水频次(0~3次),裂区为不同施氮量(0~240?kg/hm2),结合15n微区示踪技术,研究了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的吸收利用及生育后期土壤硝态氮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水平下,不灌水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各灌水处理,各灌水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随灌水次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增加灌水次数,氮肥耕层残留量和残留率显著降低,氮肥损失量和损失率则明显增加。在一定的灌溉水平上,随施氮量(0~240?kg/hm2)增加,植株总吸氮量、氮肥吸收量、氮肥耕层残留量、氮肥损失量以及损失率均呈上升趋势,而氮肥利用率和耕层残留率呈下降趋势。氮肥水平一定时,在灌0至灌2水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加呈上升趋势,灌3水处理中施氮处理(n168、n240)的籽粒产量较灌2水处理显著降低;灌水生产效率随灌水次数增加显著下降。在一定灌溉水平上,施氮量由168?kg/hm2增至240?kg/hm2,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各灌水处理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不灌水处理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显著降低。灌水促进了施氮处理(n168,n240)中土壤硝态氮向下迁移,从开花到收获0~100?cm土层中部分硝态氮迁移到了100~200?cm土层。灌水次数是导致收获期0~100?cm土层残留no-3-n累积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水氮互作效应是决定收获期100~200?cm土层残留no-3-n累积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