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5
汉江流域黑竹冲河杂色特维摇蚊和波特真开氏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及营养基础分析Keywords: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产量,黑竹冲河,杂色特维摇蚊(tveteniadiscoloripesgoetghebuer),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potthastilehmann) Abstract: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杂色特维摇蚊(tveteniadiscoloripesgoet-ghebuer)和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potthastilehmann)的生活史均为1年1代。杂色特维摇蚊种群现存量在1年中出现1次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出现3次。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杂色特维摇蚊,120.3058g/(m2.a),p/b为10.5;波特真开氏摇蚊,17.7554g/(m2.a),p/b为11.4。两种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在时间上重叠程度较大,比例相似性系数达0.63,重叠现象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杂色特维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95.81%,0.52%和3.67%;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2.38%和10.06%;波特真开氏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3.48%,0.68%和5.84%,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1.71%,2.97%和1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