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0
盐城自然保护区两种人工湿地模式评价Keywords: 能值分析,能值指标,可持续发展,盐城自然保护区 Abstract: 在用能值分析对盐城自然保护区两种人工湿地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在缓冲区建立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鱼塘是必要的,它为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反馈;为了减轻由于湿地开发带来的珍禽的生境压力,在核心区的边缘必须建立以招鸟为目的的水禽湖。水禽湖对鱼塘的面积比须在0.19和8.00之间。当比例是0.19时,系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2.13×103us$/a.hm2,当比例是8.00时,系统获得最大生态效益1.18×103us$/a.hm2当比例是0.31时,系统获得相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其和是3.79×102us$/a.hm2比例0.31是保护区较优的选择。在此模式运作几年后,鱼塘须被改成水禽湖,且被划入核心区进行严格管理,核心区被扩大。同时,建议在江苏省“海上苏东”发展计划对海涂湿地大力开发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定比例的适于珍禽栖息活动的人工湿地,扩大自然保护规模,以保护珍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