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9
红壤区不同产量籼稻品种苗期根表和根际土壤硝化特征Abstract: 以不同产量籼稻品种中旱22(zh,高产品种)和禾盛10号(hs,低产品种)为材料,采用根际培养箱(三室)——速冻切片技术研究了红壤水稻土种植条件下,水稻苗期生长、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nue)、根孔隙度(por)、根际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和硝化强度。结果表明,zh苗期生长、氮素吸收及nue均显著优于hs,且zh单株不定根数量及根系通气组织发育程度(用por表示)均显著高于hs。zh根际和土体土壤中铵(nh+4)含量始终低于hs,而硝(no-3)含量则始终高于hs,但二者根表土壤nh+4和no-3含量均无显著差异。zh和hs硝化强度最大发生部位均是在距根表2mm的根际土壤,分别为:0.48μmolkg-1h-1和0.31μmolkg-1h-1。随着距根表越远,硝化强度就越弱,直至距根表10~20mm处土壤硝化强度就接近于土体土壤。zh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始终显著高于hs,但二者根表和土体土壤硝化强度均无显著差异。与不种水稻的ck相比,根际土壤硝化强度提高了约2~3.5倍。尽管红壤水稻土硝化作用很弱,但红壤区水稻根际硝化作用与水稻苗期生长和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