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3
长白山林线树种岳桦幼树叶功能型性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Abstract: 通过研究沿不同海拔岳桦幼树叶功能型性状,揭示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岳桦叶面积(la)逐渐降低,比叶重(lma)增加,但lma较高的可塑性指数表明其适应更依赖叶片的薄厚变化;②岳桦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下降,但类胡萝卜素car和car/chl显著升高,chlb和car/chl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指数,更倾向于吸收蓝紫光和保护光合器官;③岳桦叶氮含量(narea和nmass)在海拔1800-1900m间最低,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均表现较高,但chl/nmass却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nmass比narea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指数,对光能的吸收更依赖nmass对chl的贡献,高海拔主要将更多的氮投资于光合器官的保护(1900m以上),低海拔则更倾向于光合生产(1800m以下);④随海拔升高,mda增加,但随之抗氧化物质ds、pro和apx活性增加,负责对活性氧的抵御和清除,但apx活性最大的可塑性指数表明活性氧的清除更依赖于酶促系统,但在海拔1900m以上,apx活性差异不显著,生理抗性逐渐下降,限制岳桦继续向高海拔生长;⑤抗氧化物质可塑性指数最高,叶绿素和叶形态次之,叶氮最低,表明随海拔升高,岳桦林以保护自身的生存为最主要的适应策略机制,然后以增加吸收光能的chlb及lma指标为主要生长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