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3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Keywords: 黄土区,典型草原,干扰类型,群落多样性,生物量 Abstract: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