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14 

三工河流域琵琶柴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

Keywords: 干旱区,琵琶柴群落,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土壤因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是我国荒漠地区分布最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对维系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以三工河流域两个琵琶柴群落为对象,在2010年主要生长季节(6-10月),通过群落和土壤调查,采用土钻法、土柱法、地上收割法对两个琵琶柴群落的土壤性质、生物多样性、细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琵琶柴群落在冠幅、盖度、多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0-100cm土壤层内,两个群落土壤电导率、ph值、容重、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除土壤容重外,群落2各个土壤因子的值均大于群落1,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两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从6月到10月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由于7、8月群落1有大量夏雨型短命植物和类短命草本植物的出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急剧降低,simpson指数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群落2土壤电导率和ph值较高,草本植物鲜有出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均较为平缓。两个群落的sorenson相似性系数较低,群落差异明显。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是导致两个琵琶柴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不同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可以增加琵琶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土壤容重抑制琵琶柴群落细根的生长,轻度的干旱胁迫促进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一定浓度的土壤ph值和土壤盐分可以促进琵琶柴群落细根的生长。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