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5
5个温带树种冠层枝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的空间变异Keywords: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叶,枝,空间变异,温带森林 Abstract: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存活和生长的重要能源物质。冠层nsc不但是全树nsc的来源,也是全树nsc的重要储存库。然而,冠层nsc空间变异的研究较少,因而影响了树木nsc分配的估算精度。以红松(pinus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和白桦(betulaplatyphylla)5个温带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高度冠层叶和细枝(直径≤3cm)nsc浓度,分析了粗枝(一级侧枝)枝皮、边材和心材nsc浓度轴向变化及其与枝径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了5月末兴安落叶松树冠中层叶淀粉浓度显著高于树冠下层,以及8月中旬树冠上层叶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树冠中层之外,其他树种冠层叶nsc浓度的垂直变化不显著。常绿树种红松叶龄对nsc浓度的影响在生长季中期显著,但在生长季末期和休眠季节的影响不显著。(2)除了5月末红松树冠上层细枝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树冠中层之外,其他树种不同高度冠层间细枝nsc浓度差异不显著。(3)在纵向上,阔叶树种蒙古栎、水曲柳和白桦粗枝的枝皮、边材和心材nsc浓度多随着距树枝基部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在径向上,nsc浓度(除了水曲柳边材淀粉和白桦枝皮淀粉之外)多随着枝径增加而降低,表明树枝中的nsc浓度随着远离碳源而降低。总体上,5个温带树种冠层叶、细枝nsc浓度的空间变异不显著,但枝径和叶龄对nsc浓度的影响因树种、组织和季节而异,这在未来研究中应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