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5
新疆北部棉铃虫寄主来源与转基因棉区庇护所评估Keywords: 碳稳定同位素技术,棉铃虫,害虫抗性管理,庇护所 Abstract: 转bt基因抗虫棉长期大规模种植后,棉铃虫对其存在抗性风险,庇护所是延缓抗性上升的策略之一。但在新疆北部转基因棉区,庇护所提供敏感棉铃虫的生态功能尚未见评估。2013年5-9月期间在新疆北部石河子地区147团、121团利用棉田边缘的智能测报灯收集棉铃虫成虫,应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从群体水平(混合翅膀)分析虫源性质,从个体水平(雌蛾翅膀和对应精包)确定交配类型;同时通过解剖雌性棉铃虫体内的精包数量评估交配频率。结果表明:来源于c4植物的棉铃虫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和8-9月期间,比例占到50%左右;6-7月接近100%的棉铃虫来自于c3植物上;经测定不同寄主来源棉铃虫的有效交配比例为10%左右;两个地方的棉铃虫交配频率一般在0.9-2.1次,但121团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均高于147团。玉米是新疆北部地区重要的庇护所,但c3和c4来源棉铃虫同存的时间比较短,有效交配比例相对比较低,影响了庇护所的抗性稀释能力。在转基因棉区的抗性管理中不仅要考虑庇护所提供敏感棉铃虫数量大小,同时需要考虑有效交配比率,这将有利深刻理解庇护所生态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