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08 

濒危植物银缕梅(parrotiasubaequalis)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能力差异与更新限制

Keywords: 银缕梅,特有种,光合作用,更新限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银缕梅(parrotiasubaequalis)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种,属国家ⅰ级濒危保护植物。分别于5月份与8月份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了江苏宜兴龙池大垅西芥银缕梅种群内大(胸径>10cm)、中(2cm<胸径≤10cm)、幼(胸径≤2cm)3个径级个体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环境因子,探讨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对种群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显著低于大树与中树,但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大树及中树;低lcp、低rd与高sla是银缕梅幼树对弱光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中树lsp仅为大树的二分之一,而其lcp与大树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出幼树;中树lsp与lcp之间的光能利用区间极为狭窄;中树全天平均接受的rar稍高于lcp,但远低于其lsp;同时,中树的sla显著低于幼树与大树,致使中树全天碳同化总量严重不足。基于净光合速率(pn)与光环境参数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进一步证实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对pn的贡献最大,是影响银缕梅光合碳同化能力的关键因子。由于幼树与中树受到大树遮荫,叶片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均显著降低。尽管银缕梅幼苗在林下表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但在后期建成为中树的过程中,叶片形态与光合生理特性均表现出对遮萌环境的不适应,光资源不足构成银缕梅种群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导致种群的中等径级个体急剧减少。人为干预以形成适宜的林窗环境,有利于银缕梅幼树的后期生长,并促进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