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2
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面源污染物释放特征Abstract: 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表现为淹水后一直持续下降,tp表现为急促上升后再持续下降,而cod则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秸秆对tn的释放强度要高于tp;除了tp在淹水初期释放速率有所提高外,tn与cod的释放速率持续下降。秸秆覆盖时的面源污染物浓度高于秸秆翻埋;相同还田方式中,秸秆还田量越大,面源污染物浓度越高。从面源污染控制角度出发,淹水条件下秸秆tn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淹水初期,tp、cod为淹水后1-3周;最友好的还田方式为秸秆翻埋。试验结论为合理界定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遏制秸秆还田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