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2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Keywords: 红外相机,监测,兽类,鸟类,松山自然保护区 Abstract: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于2010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进行系统调查,在210个位点放置了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地点上放置一个月。研究期间共拍摄到照片2203张,其中73%为兽类,12%为鸟类,13%为工作人员,2%为其它人员。共鉴定出17种兽类(分属5目10科)以及36种鸟类(分属5目17科)。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岩松鼠(sciurotamiasdavidianus)、猪獾(arctonyxcollaris)、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狗獾(melesmeles)和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紫啸鸫(myophonuscaeruleus)、雉鸡(phasianuscolchicus)、松鸦(garrulusglandarius)、勺鸡(pucrasiamacrolopha)和宝兴歌鸫(turdusmupinensis)。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月份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不同:在1000-1400m的海拔段,拍摄率显著高于低海拔(600-1000m)以及中高海拔(1400-1700m);在阔叶林中的拍摄率最高,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中的拍摄率相似;秋季(8-10月)拍摄率较高,夏季(6-7月)次之,冬季(11-12月)最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累积物种数与相机放置的时间成上升曲线,但曲线的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研究表明红外相机适合于调查和监测大中型兽类和部分鸟类,所采集的动物数据以及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为保护区的监测、科研和环境教育提供资料。讨论了应用红外相机调查和监测野生动物的技术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