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06 

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有效性

Keywords: 固沙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顶盖埋管法,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科尔沁沙地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土壤氮素(n)转化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可作为生态恢复评价的重要指标。以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的章古台地区草地、30年生的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赤松(p.?densiflora)和杨树(populus?simonii)人工林为对象,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和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了土壤n矿化特征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土壤n净矿化量表现为草地(8.06?μg/g)和赤松林(9.06?μg/g)低于樟子松林(18.36?μg/g)和杨树林(17.88?μg/g)(p<0.05);树脂吸附的无机n表现为草地(283.50?μg/g?dry?resin)和杨树林(297.00?μg/g?dry?resin)最低,樟子松林(440.10?μg/g?dry?resin)居中,而赤松林(835.65?μg/g?dry?resin)最高(p<0.05)。综合分析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矿化特征和n有效性,表明樟子松、赤松和小叶杨均可作为固沙造林选择树种,其表现为赤松>樟子松>小叶杨。认为深入开展生态系统n平衡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评价固沙林的功能。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