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2
祁连山东段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Keywords: 土壤性状,土地利用方式,高寒地区,祁连山东段 Abstract: 祁连山东段是典型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而敏感,探讨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高寒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在实验区内选取了天然草地(ng)、退耕自然恢复地(nrac)、坡耕地(sc)和人工草地(sg)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ng>sg>nrac>sc;土壤容重表现为:nrac>sg>sc>ng;土壤紧实度表现为:sc>sg>nrac>ng;总孔隙度为ng>sc>sg>nrac。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ng有机质含量(116.438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nrac土壤有机质含量(28.541g/kg)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全n含量ng最大;sc全p和全k含量最大;ng土壤速效n、p、k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ng在保持和维护土壤性状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sc和sg土壤性状相对较差;退耕4a的nrac土壤性状仍然较差,反映出在高寒地区土壤生态系统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在自然条件下较难恢复,恢复所需时间也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