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13 

南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早期对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Keywords: 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土壤性质,南亚热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借鉴近自然森林管理理念,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替代南亚热带大面积人工针叶纯林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森林培育方式。1993年,在位于广西凭祥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营造了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为了提高针叶纯林的生产力和维护生态平衡,2007-2008年间,运用近自然森林培育技术,分别在间伐后的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中套种等量混合的当地优质乡土树种红椎(castanopsishystrix)和香梓楠(micheliagioii)苗木,套种密度均为405株/hm2(以下简称"马尾松近自然林"、"杉木近自然林")。选择邻近地块相同林龄、相似立地条件的未经改造的马尾松、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以下简称"未改造纯林"),研究了马尾松和杉木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早期对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近自然林中马尾松和杉木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均显著低于各自未改造纯林(p<0.05),但其平均胸径均高于各自未改造纯林,其中马尾松达显著差异(p<0.05)。(2)近自然林成年树(dbh≥10cm)的林木株数少于未改造纯林,树种仍以马尾松和杉木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近自然林小树(5cm≤dbh<10cm)和幼树(1cm≤dbh<5cm)的物种数、株数均多于未改造纯林,套种的红椎和香梓楠已经成为近自然林中重要值最大的幼树物种,红椎和香梓楠在马尾松近自然林中的生长状况优于杉木近自然林。(3)马尾松近自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其未改造纯林均无显著差异;杉木近自然林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的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其他指数则没有显著差异。(4)马尾松和杉木近自然林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全磷、全氮、全钾和速效钾与各自未改造纯林没有显著差异,但马尾松近自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ph值显著低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杉木近自然林的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