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气象科学  2014 

西北太平洋海域风浪、涌浪、混合浪波浪能资源特征

DOI: 10.3969/2013jms.0062, PP. 408-413

Keywords: 波浪能,能流密度,季节特征,稳定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用ecmwf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应用波浪能流密度计算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风浪能、涌浪能、混合浪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波浪能流密度呈现出显著季节性差异。混合浪能流密度表现为冬高夏低;春、夏、秋季的涌浪能流密度明显大于风浪能流密度,冬季相反;(2)混合浪能流密度的大值区主要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高值中心可达60kw/m以上;近海的大值区主要分布于琉球群岛-巴士海峡-传统的南海大风区一带,年平均值在4kw/m以上,南海北部可达12kw/m以上;(3)黄渤海的涌浪和混合浪能流密度峰值出现在8-9月,波谷出现在6月。风浪能流密度峰值出现在11月-次年3月,波谷出现在6-8月,均呈现双峰型月变化特征。东海、南海北部、南海中南部海域能流密度的月变化特征相似,都为双峰型,12月-次年4月的能流密度整体较高,波峰出现在12月,波谷出现在5-7月;(4)2kw/m以上混合浪能流密度出现的频率较高,近海低于大洋;(5)0.5m以上有效波高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中国近海稍低于大洋;(6)涌浪能流密度的稳定性明显好于风浪能流密度;大洋的能流密度稳定性明显强于近岸。1月份能流密度的稳定性最好,4月和7月次之,10月的稳定性最差。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