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学报 2006
亚洲夏季风指数的重新评估与季风的长期变化Abstract: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webster与yang的季风指数(wyi)进行计算和修改.wyi定义为850与200hpa的纬向风差,但通过分析150-100hpa和200hpa的环流场、散度场与垂直运动场,发现200hpa层并不能真正反映亚洲季风系统上层环流的变化,尤其是其最主要的环流特征即热带东风急流的变化,其核心位于150-100hpa.纬向风切变u850-u(150+100)的值比u850-u200的值远大得多,更能真实反映季风的强度,并且与低层辐合耦合在一起的高层辐散最大位于150hpa,在对流层高层取150hpa比200hpa更能反映季风系统的耦合关系.因此,在对流层上层选择150-100hpa重新定义季风指数(dhi)为idh=u*850-u*(150+100),不但可以更好地表征亚洲纬向风切变中心的强度变化,也可以代表对流层上下层季风系统的变率.分别用季风指数dhi和wyi对亚洲夏季风的长期变化进行研究,发现dhi比wyi更合适.dhi的变化表明亚洲夏季风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及突变,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显著减弱,这主要是由于150-100hpa层东风的减弱,但这种东风的减弱现象在200hpa不明显.突变后总的来说:亚洲地区高层东风减弱,表明夏季风减弱;海陆气压差和海陆温差的减小导致季风减弱;相应高空辐散和水汽输送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部、中国华北与东北地区都是减弱的,也表明夏季风减弱.最后比较ncep/ncar和era-40两种再分析资料研究亚洲夏季风的强度及其长期变化的差异,以作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