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 2006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预报研究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06.11.012 Keywords: 雷暴大风,对流有效位能,对流抑制能量,垂直速度,多普勒雷达 Abstract: 利用ncep1°×1°分析场资料,对北京地区2000—2005年夏季和2006年5—6月出现的30个雷暴大风日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大气可降水量(pwat)、垂直速度(ω)、相对湿度(rh)和抬升指数(li)等物理量平均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雷暴大风发生之前,cape有一个明显增大的过程,与之相对应,cin有一个减少的过程。垂直速度和相对湿度垂直-时间剖面图显示,在雷暴大风发生前,对流层低层一般为上升运动,来自大气中、上层的干冷空气及其伴随的下沉气流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增强;雷暴大风发生当日的20时,大尺度环境场为较强的上升运动控制,上升运动可达到对流层顶高度附近,与之配合,大气中层(600hpa左右)存在一相对湿度为70%的高值区,其中55%的相对湿度高度可伸展到300hpa,大气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抬升指数最小;从22时左右开始,随着不稳定层结的破坏,500hpa以下逐渐转为下沉气流控制。通过与2004—2005年5—8月期间46个普通雷暴日和非雷暴日平均场对比分析还发现,大气可降水量对雷暴大风和普通雷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即普通雷暴要求大气中含有较高的可降水量,而雷暴大风则较低。认真分析不同类型雷暴大风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尤其是多普勒速度图像是做好雷暴大风临近预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