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Keywords: 黄骅坳陷,油气藏,富集规律,成藏模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具有含油气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油气复式聚集的特点。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等,其中,断层和盖层是控制油气纵向成藏的关键因素;基岩潜山背景下断阶构造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横向成藏的主导因素。油气富集规律为:平面上,油气沿近东西、北东向主断裂展布;纵向上,油气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储层厚度和物性以及砂体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圈闭的位置与砂体形态控制油气藏的厚度与含油范围;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层位;复式输导体系决定了不整合面上下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埕北断阶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其中“多”字型成藏模式(即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是研究区的主导成藏模式。

References

[1]  程晓敢,唐其升,陈汉林,等.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中生代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5):596-599.
[2]  吴元燕,付建林,周建生,等.歧口凹陷含油气系统及其评价[j].石油学报,2000,21(6):18-22.
[3]  袁淑琴,丁新林,苏俊青,等.大港油田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增刊):8-9.
[4]  许浚远,张凌云,杨东胜,等.歧口凹陷构造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6,18(4):348-355.
[5]  马宝军,漆家福,刘阳,等.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5):572-575.
[6]  大港油田科技丛书编委会.第三系石油地质特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0-150.
[7]  李大伟,李明诚,王晓莲.歧口凹陷油气聚集量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2):167-171.
[8]  刘伟兴,谭守强,袁淑琴.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富集因素及成藏模式[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16(3):183-188.
[9]  万晓龙,邱楠生,李亮,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异常高压及成藏响应[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1):95-98.
[10]  李在光,杨占龙,李琳,等.胜北地区油气分布规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1):94-9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