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Keywords: 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阶段,油气成藏条件,新构造运动,油气储盖组合
Abstract:
???????应用整体、动态及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对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指出该区在晚白垩纪—早渐新世多幕断陷裂谷阶段,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和下渐新统河湖沼泽相煤系及湖相2套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中中新世裂后断拗转换及热沉降阶段,则主要形成了上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中新统珠江组分布较广的海相砂岩储集层及其储盖组合;而晚中新世后新构造运动及热沉降拗陷阶段,由于构造及断裂活动较强烈,发育了大量nw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及展布,亦为深部油气向上覆海相地层和各类局部构造及圈闭中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而当其与油气生、运聚条件良好配置时,即可构成颇具特色的下生上储、陆生海储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总之,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形成及展布均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其油气运聚成藏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References
[1] | 张群英,邓汉南.珠江口盆地东部含油气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4):287-292.
|
[2] | 崔洁,何家雄,朱永章,等.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成因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1):125-130.
|
[3] | 马文宏,何家雄,姚永坚,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主要烃源岩发育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1):41-48.
|
[4] | 何家雄,陈胜红,姚永坚,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主要成因类型及运聚分布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1):34-40.
|
[5] | 何家雄,夏斌,王志欣,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与勘探领域剖析[j].石油学报,2006,27(4):12-18.
|
[6] | 何家雄,陈胜红,马文宏,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深水油气成藏条件早期预测与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6):740-750.
|
[7] | 何家雄,陈胜红,刘世林,等.南海北缘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4):457-461.
|
[8] | 何家雄,刘海龄,姚永坚,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及资源前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2-52.
|
[9] | 何家雄,陈胜红,刘海龄,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区域地质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特点[j].西南石油大学报,2008,22(5):91-98.
|
[10] | 庞雄,陈长民,彭大钧,等.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及油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
[11] | 陈长民,施和生,许仕策,等.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12] | 何家雄,施小斌,阎贫,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2):129-135.
|
[13] | 何家雄,陈胜红,刘士林,等.南海北缘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4):457-461.
|
[14] | 龚再升,李思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15] | 曹成润,刘志宏.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原理及方法[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8]龚再升,李思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庞雄,陈长民,吴梦霜,等.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和周边重要地质事件[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8):793-799.
|
[16] | 李平鲁,梁慧娴.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岩浆活动与盆地演化、油气聚集的关系[j].广东地质,1994,9(2):23-34.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