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球化学烃场效应及影响化探异常的因素

Keywords: 烃场效应,油气藏,化探异常,影响因素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地球化学烃场随时间演化及地质作用(温度场、应力场、水动力场)的变化而发生空间上的转移,作为现今地球化学烃场的地下聚集体和深部烃类物质场源的油气藏,其演化过程也是深部烃场场源(油气藏)与场内介质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的过程,这必将带来场内介质(岩层、岩性等)的变化,进而在油气藏分布区域形成地球化学烃场效应。油气藏上方化探异常是地球化学烃场效应最为直接的近地表表现形式之一,影响化探异常的因素是:油气藏属性特征、化探指标属性特征(指标物理化学性质)、输导体系(地层、构造)、近地表介质条件等。油气化探实例说明:滤波数据处理技术、多方法和多指标的组合匹配使用可降低非深部烃源因素对化探异常的影响,提高化探异常反映深部油气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References

[1]  刘文汇.试论成烃的地球化学场[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1):3-8.[2]蒋涛,夏响华,陈浙春.地球化学烃场效应的探讨及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3):290-294.[3]程同锦,王者顺,吴学明,等.烃类运移的近地表显示与地球化学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4-26,37-39.[4]关德范,朱起煌.地表油气化探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j].石油地质科技动态,2000,(3):17-19.[5]吉庆生,高彦楼.氧化还原电位法在复杂岩性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3):71-73.[6]邓平,王国建.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的试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3,23(1):18-20.[7]吴传芝.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及其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1):82-87.[8]刘崇禧.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2.[9]陈银节,缪九军,张宗元.三维荧光光谱的油气指示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1):69-72.[10]蒋涛,吴瑞金,程同锦,等.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1):117-120.[11]文百红,林蓓,刘显阳.油气微渗漏组分的赋存形态及其油气指示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1):43-47.[12]蒋涛,陈浙春.烃类垂向微渗漏及地表异常显示[j].物探与化探,2003,27(2):251-254.[13]蒋涛,荣发准,陈浙春,等.民和盆地和松辽盆地化探工区顶空气指标数据特征对比和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5):760-763.[14]邓国荣.浅议油气化探的干扰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2006,27(5):675-681.[15]於崇文.数学地质的方法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620-62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