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复杂缝洞储层的油气差异运聚作用——塔中83井区表生岩溶缝洞体系实例解剖

Keywords: 差异运聚原理,表生岩溶,缝洞体系,塔中,叠合盆地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塔中83井区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在ne向断层与nw向断层的交会部位异常高,而随着远离断层交会部位逐渐降低,并沿构造脊展布,这一点违背传统的背斜核部富气而翼部富油的模式。基于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表生岩溶缝洞体系的基本模型。在分析油气在表生岩溶缝洞体系运聚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复杂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原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油气在表生岩溶缝洞体系中运移时,总是要先将临近油气充注点的孔隙或缝洞充满至其溢出点后,才能继续向远处运移,并沿油气运移路径顺次充满远处的孔洞缝体系,导致:①近油气注入点富气,而远油气注入点富油;②油水关系复杂并受侧向联通通道的控制,这种模式与塔中油气的分布规律非常吻合。基于此,认为研究区断层的交会部位是油气的注入点,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构造脊展布。岩溶缝洞体系差异运聚模式提示:①对缝洞体系的油气勘探应首先刻画缝洞体系的结构,在分析油气注入点和主输导通道的基础上才能对油水关系进行很好的预测;②应坚定油气注入点和主输导通道附近圈闭的勘探,不要因局部圈闭的失利而否认整个勘探区带。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